日文站
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新闻动态

深圳,拿什么来超越北上广?

摘要:近期,深圳的好消息不断,其中最大的利好是收获了中国特色社会先行示范区。 2019-09-02

1979年-2017年,深圳GDP年均增长22.4%,创造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。

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:

1、2017年,深圳专利申请17.71万件,授权量9.43万件。

2、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2.04万件,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3.1%

要知道,美国的PCT申请量才5.66万件,日本为4.82万件。在世界国家和地区的排名上,深圳凭一城之力居第四位。

2013-2017年,深圳R&D支出支出年均增长14.9%,差不多5-6年就可以翻一翻。大家可以设想下,2023年深圳科研经费若翻倍,最终经济成果能增加多少,在世界上的名次又该如何排列。

为什么深圳能用更少的钱,更少科研经费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。

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:

A城市:1000名科研人员在高校工作

B城市,1000名科研人员在企业工作

A城市高校中科研人员的工作日常可能是讲课,申请科研经费,做实验,然后在期刊上发表论文。科研经费花出去了,最终成果变成了国际或国内期刊上的一篇论文。(对人类有益)

B城市企业中的科研人员的工作日常可能是研发新技术,提高某项产品或服务性能,然后公司赚钱了,自己也拿到巨额奖金。(对人类有益,自已也赚钱)

实际上,企业中的科研才具有强大的经济推动力,因为通过科研赚钱了,才能继续加大科研赚更多的钱,经济正反馈机制才能启动。

对钱最敏感外来人才,同样用脚给城市投票。

2018年,深圳市新增49.83万人,广州新增40.6万,而北京和上海则出现人口减少的现象。

任正非的人才观:人才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对人才的有效管理能力才是!

任正非话对企业适用,对城市同样适用。

有了科研上的优势,深圳才有了不畏土地短缺的定力,因为单位土地产值持续上升。

在大部分二线城市,甚至部分一线城市为自己的GDP总量看上去更厚实,而在工业项目、房地产和基建的泥潭中挣扎时,深圳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,从容地调整产业结构。

2017年末,深圳市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为1.75万人、419.19万人、522.36万人。2012年以来,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持续下降,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稳步上升。

不久的将来,深圳或将只保留第二产业中的高端制造业,而第三产业将吸纳绝大部的就业人口。

所以,深圳挣得“先行示范区”凭的是真本事。

四、深圳的未来,我们的未来

深圳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呢?

或许纽约和加州硅谷将是最佳对标地,因为它们不仅是本国的经济核心区,也是世界的核心区。

2018年,纽约市总面积1214平方公里,人口约851万人,生产总值达到8017亿美元。

2018年,旧金山湾区/加利福尼亚面积16650平方公里,人口约768万,生产总值超过7600亿美元。

深圳的未来如此光明,对我们有何影响呢?

不多说,深圳给的工资会越来越高,但要求会越来越高,因为只有高端人才才能舒适地生活。优秀的深圳要求它的居民同样优秀。

美国硅谷曾出现这样的梗:码农在湾区,年薪10万美元是贫困线。

当然,深圳也在帮扶辛勤的上班族,但考虑每年近50万新增人口,希望在深圳发展的年轻人依旧需要自己努力。

XML网站地图|HTML网站地图|TXT网站地图